正常情況下,肩胛骨受前鋸肌和斜方肌的牽拉,緊貼于胸壁上。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前鋸肌和斜方肌的麻痹或者失用,造成肩胛骨不能緊貼在胸壁上,當手臂向后旋轉時,肩胛骨呈翼狀上翹,稱為翼狀肩胛,俗稱“蝴蝶肩、天使之翼”。
患側上肢酸困無力,工作時容易疲勞為其前驅癥狀。病情繼續發展,就會使上臂上舉不能過頭(因為肩胛外旋60度的機能喪失,肩只能使上臂上舉120度左右所致);讓患者作上肢運動時,無有肩胛骨的活動,肩胛骨的運動范圍比腱側明顯變小。再讓其兩手推墻支撐時,可見肩胛骨內側緣翹起而發生翼狀畸形。
翼狀肩是一種肩部肌肉功能失調,一般是由于支配前鋸肌和斜方肌的胸長神經與副神經麻痹、損傷,引起功能障礙,使其支配的肌肉發生癱瘓或萎縮,一般來說,前鋸肌麻痹較為多見,斜方肌和菱形肌較為少見。
病因分為創傷性、非創傷性和特發性。
創傷性包括鈍性牽拉(較長時間承擔較大負荷的背、扛、抬、洗車、睡覺壓迫上肢、看書時用手枕頭等);急性直接暴力的牽拉或鈍銼傷;反復牽拉(運動員舉重、投擲)等。炎癥及腫塊壓迫也可造成神經麻痹。
非創傷性包括病毒感染(流感、扁桃體炎、小兒麻痹)、藥物過敏反應、中毒(除銹劑、破傷風)、頸7神經根病變等。
還有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明,稱為特發性。
除了影響外觀,還會影響上肢的運動,輕者只是導致上肢舉起、拉、推重物的力量減弱,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刷牙、吃飯等日常動作,可能是肩周疼痛的來源之一。
可以根據推墻時肩胛的狀態來判斷翼狀肩胛。
判定翼狀肩胛的辦法是受檢者處于站立位,使墻面與前臂的距離相等,用兩手掌平肩用力推墻,如果是有翼狀肩胛的人在用力推墻時,肩胛骨的脊柱緣無法貼到背上而翹起,如兩個翅膀一樣向外飛,因此稱為翼狀肩胛,而正常人在用力推墻的狀態下,肩背部的肩胛骨能夠貼住脊柱。
1. 背包不宜過重,背包帶也不宜過緊,更不能太細,以免對肩局部壓力過大而損傷胸長神經和副神經。在背負行走過程中,要有適當的休息,使局部得到一定的間歇,以松解壓迫。有利于神經機能恢復。
2. 要改變一些生產和生活習慣,如改肩挑、身背為車拉等,既能提高勞動效率,又可以減少致病因素。
3. 加強肌肉力量的訓練。若鍛煉以后肌大力足,就可以緩沖致病因素對神經的壓迫,又可以延緩肌肉萎縮的過程。